抄得来的创业 抄不来的创新?——别让“互联网+”陷入跟风链
2016-10-4 昭通热线网 分享
新华社上海10月3日专电(记者 周琳)搜索去年国庆的新闻资讯,O2O还是个“火词”,上门美甲、洗脚、按摩被不少人推崇。而到了今年国庆,O2O似乎一下子走入了“冰河世纪”。 短短一年,风口早已换了几轮,取代O2O的,是虚拟现实、可穿戴设备、精准医疗等另一些风口。但细究其中的“大吃小”和“小抄袭”,不禁想要追问,互联网创业的跟风链到底何时休? “以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路径来看,确实能看到非常明显的跟风现象。从千团大战,到美容、生鲜等O2O的迅速受宠又极速冷落,再到知识分享、打车软件等细分领域的资本热捧,再到现在的共享单车,资本让创业项目火速推上用户面前、又火速验证这一商业模式的可行性,创业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。”一位投资界人士说。 跟风并不可怕,但可怕的是主流创业陷入“效仿”的心态中无法自拔。O2O火,恨不得所有人都上门洗车、美甲、洗衣,最后大片死亡;可穿戴火,手表、眼镜、按摩贴、心率贴,用得上用不上的都可以穿在身上;虚拟现实火,商场网吧游戏厅纷纷跟进,哪里都得有个5D影院。 有钱就能做创新吗?烧钱补贴确实可以迅速带来用户和漂亮的下载数量,但这种刺激来的需求有多少可以真正成为长久用户?好产品应该是自己会说话,以摩拜单车为例,真正解决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,成了媒体关注的“网红”。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龚焱表示,根据麦肯锡的定义可以把创新分为四大类:技术创新、工艺创新、供应链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。而国内创业者缺乏的,是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。 龚焱说,俗称的“山寨”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的低端形态,是非常接近模仿的移植型创新。大约只有10%的企业能够前进一步,做到整合创新。然后大约再有10%左右的企业能走到第三步,成为非常接近于原创的跃变型创新。 不能回避的事实是,现在几乎每一个今天能叫出名字的国内互联网企业,包括滴滴、美团,其起点都是移植型创新。“这也并非是完全的坏事。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从移植创新走向整合创新,也有一小批非常优秀的企业,正在从整合创新走向最终的跃变创新。”龚焱说。 在一个有秩序的市场环境中,监管部门要做的事情实际上说白了只有两个:启动反垄断机制,阻止大企业“绞杀”;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防止小企业“山寨”。而创业型企业应真正从野蛮式生长中走出来,毕竟创新是抄不来的。 来源:新华社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