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北京青年报 2021年10月,黄某在工作时感觉不舒服,交接工作后表示未完成工作可在家继续完成。请假回家后,当晚他因喘不上气被送医,经抢救无效死亡。病发时黄某靠在椅背上,手上抓着工作材料,监控显示他离开单位时也拿着纸质材料。人社局认为,黄某病发时并非在工作岗位上,故不予认定工伤。福州市鼓楼区法院经审理认为,职工在家加班工作应属于“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”,应认定为工伤。人社局不服上诉,近日,福建福州中院作出终审判决,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。 近年来,员工下班后在家继续加班完成工作,或者线上办公、网络办公、居家办公的现象并不鲜见。受疫情影响,居家办公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工作和生活方式,而居家办公时遭遇“工伤事件”能否被顺利地认定为工伤,显然是不得不面对的紧迫和重要议题。司法机关果断坚定地实事求是,将居家办公猝死认定为工伤的做法,体现了权责对等,有力地维护了劳动正当权益。 所谓工伤主要指“因工负伤”,即职工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负伤。被认定为工伤的,职工将获得相应的待遇保障,这是对劳动者进行优抚和保护的应有之义,也是现代劳动关系的重要标志之一。根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,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,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,属于工伤。具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,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等情形的,视同工伤。 员工居家办公的主要内涵是办公,而非居家,即劳动者首先是在工作,其次才是居家。在工作状态下,家是员工履行工作职责的场所,而非员工下班回家休息的场所。因此,不能因为是在家中这一特殊场所,就否定员工工作的正当性与合理性。自从有了电话、网络之后,员工下班之后依然通过微信、钉钉、电话等方式进行工作,这种状态往往不会因为员工下班回家而停止。 也就是说,哪怕已经下班了,只要员工是在履行用人单位的指令而工作,就应视为其处于工作时间、工作状态、工作岗位。这既符合互联网时代工作场所、工作状态的特定内涵,也有利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的正当、合法权益。如果员工下班后没有拒绝用人单位的工作指令,当接受指令工作时猝死又无法获得工伤待遇,显然极其不公平、不人道,也超出了正常人的预判、认知和逻辑,更是对公平正义的伤害。 具体到本次事件中,虽然员工因不舒服请假,但其表示可以居家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工作时,单位也未明确拒绝,故不宜否认其居家工作所应享有的权利。令人欣慰的是,司法机关最终否定了劳动保障部门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,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坚实维护者。 长远来看,在居家办公、线上办公变得越来越普遍的背景下,淡化工作场所的原有内涵也是大势所趋。只要是履行工作职责的场所,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地铁、火车上,都应认定为工作场所,不能因为员工的身体没有在单位加以否定。如此方可真正地、最大限度地维护劳动者正当、合法权益,不能让其陷入无法拒绝居家办公,却不能获得应有保障的困境中。 来源:今日头条的作品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图片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有任何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