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手机、家电、汽车等产品“触网”以来,市面上出现了不同种类的智能硬件。在此背景下,智能家居走到人们眼前,从智能摄像头、智能门锁、智能门铃等等,再到全屋智能,科技的进步让一切皆有可能。
从汽车、轮船、飞机、智能手机,再到智能家电,越来越多的新兴事物被发明创造。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,大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,很多东西都是被动的接受。就连部分企业都搞不明白,哪些东西才是市场所需,消费者会买单。
目前,智能家居领域的困局是,好像消费者和厂商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。细数起来,智能家居概念已经存在二十余年,行业却从未出现过真正划时代的变革。
智能家居行业如今在B端和C端,都遭遇着相同的问题:操作系统连接孤岛。单品无法自由的进行互联互通,还需要借助智能网关。智能硬件实现物联操作时,必须是同一生态体系中,才能实现联动操作。但,市面上并没有一款通用的操作系统,让所有智能家电都支持链接使用。
我们看到,即使是站在科技最前沿的苹果,它在智能手机上的突破是划时代的。却也不能通过操作系统,实现各种智能硬件之间的互联互通,更没有打通其它智能家居品牌之间的桥梁。许多智能家居设备在操作时,步骤极其复杂,用户操作时大多会觉得晦涩难懂。实际体验更是不如人意,消费者在体验智能硬件链接互动时,更多的像“一锤子买卖”。
智能家居行业看似蓝海市场,但是二十余年来“蛋糕”却依然没有被做大,市场竞争却越来越激烈。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,首先,产品单一不成体系;其次,功能不够完善,用户体验效果不佳。
对于智能硬件来说,操作系统可以轻易控制电脑、手机等终端,是智能终端安全的“总阀”。但由于品牌及生态链的不同,智能硬件支持和采用的智能系统也不一样。目前,智能家居市场中热度较高的产品为智能门锁、人工智能音箱、人工智能网关产品、人工智能灯光控制、人工智能窗帘等产品,还没有直接推出完整家庭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企业,各个厂家都只生产自己的人工智能家居,不成体系。
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,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操作系统“各自为政,合作意识不强”。智能家居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打造程度的开放者平台,吸引更多的品牌入驻;做好端口连接系统,由系统提供控制和基础协调功能。
海尔智能家居操作平台称为U-home,着重与场景挂钩的智慧生活方式与理念,消费者可以根据回家、离家、影音和就寝等不同场景提供适当的自动化方案;小米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围绕着小米手机、小米电视、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产品来进行的。通过统一链接设备链接入口,实现互联互通;华为凭借着HiLink平台、芯片、OS、人工智能等强大的技术支持,积极推进1+8+N全场景式的智慧战略。其中,8是华为自己的产品自己做,N就是交给传统厂商去做,华为几乎可以和各个行业去合作,搭建智能家居生态平台,推出自家的产品硬件。
目前,在智能家居操作系统板块,做的比较好的有海尔、小米、华为、百度和阿里巴巴等品牌。其中,如海尔、小米等消费电子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智能家居体系,可以通过手机APP软件,控制家里大部分的智能硬件。未来也会有很多企业加入它们的阵营,国内智能家居行业也将出现领头羊级品牌。
对于小米、海尔和华为等企业而言,目前要做的就是做大“蛋糕”,不管是手机、可穿戴设备,还是智能家居产品。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,也能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生存下来,进一步壮大自己,还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自己的生态中来。自身足够强大了,才有更多的精力在智能家居市场与其他品牌竞争。
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,根据IDC报告数据显示,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累计出货1.56亿台,同比增长36.7%。2019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突破2亿大关,达到2.08亿台,较2018年增长33.5%。2020年,受新冠疫情的影响,我国智能家居出货量增速放缓,预计同比仍将增长3%至2.15亿台。
各大企业在智能家居市场发力除了推出智能硬件外,更多的是靠“软实力”。早在2017年,智慧家庭行业首个NB-IoT解决方案——NB-UHomekit正式由海尔推出;2018年,世界最大物联网标准组织OCF给海尔颁发中国首张IoT互联互通证书。围绕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,系统安全,以及面向用户生态的衣联网、食联网等,海尔已经形成一系列的国际性标准,形成开放、互通、共建的智能家居生态。
在智能家居领域,传统家电厂商拥有硬件优势,只要产品销量好,就能带动智能生态链发展壮大;互联网品牌带有智能基因,拥有优秀的系统搭建能力,但缺少硬件支撑;数码3C企业既有硬件还有软件系统,是智能家居领域中强有力的竞争者。综合来说,在智能家居领域还是家电企业涉及面较广,更吃得开。
笔者觉得,随着智能家居行业不断升级迭代,未来,消费者家中的智能单品将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,而是一个有机交互的整体,这才是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,也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智能家居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