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宝鸡日报 赵亮在狭窄的地沟检修车辆 本报记者罗锐 他随身背着工具包,或爬上车顶检查空调,或钻进地沟检修车辆,或奔赴场外紧急救援,让“生病”公交车恢复“健康”,安全上路。 他就是宝鸡公交公司修理厂维修工赵亮,从事汽车修理17年,一心一意为公交车辆安全出行保驾护航。保出行再苦再累都不怕 仲秋的9月,来到宝鸡公交公司修理厂维修车间时,虽有遮阳顶棚,但刚走进去依然感到炎热。 “高温下的公交车喜欢‘闹脾气’,如果不好好保养,车辆就容易发生散热不畅、水温高、空调不制冷等故障。”赵亮刚给徒弟说完话,地沟上就开来了一辆“病车”,驾驶员反映车辆发动机“突突”响,行驶无力,等待他来“把脉问诊”。 赵亮二话没说,下到一米多深的地沟,此时温度明显上升,空气变得混浊,机油味愈发明显。他弯着腰钻到公交车下方,熟练地拿着扳手、起子等工具,检修发动机气路和电路,没过一会儿就解决了问题。 目送着这辆车驶出车间,赵亮脸上微微一笑,而此时的他,手套上沾满了黑褐色的油污,后背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一大半。 紧跟着又一辆制冷效果不好的问题车前来排队。赵亮和同事迅速爬上车顶进行检修,大约10分钟后,他们找到了故障症结。由于压力开关损坏,导致空调压缩机无法正常工作,赵亮赶紧联系厂家发送配件,再进行更换修理。 今年39岁的赵亮,2005年从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,进入宝鸡公交公司修理厂上班,刚开始跟随师傅做小工,从拧螺丝开始逐渐到独立上手修车。由于勤奋好学,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,如今的他技术高超,很快就能判断出车辆得的什么“病”并解决,同事们遇到车辆“疑难杂症”也常向他请教。 除了在修理厂工作,场外救援也是维修工作中重要的一环。赵亮说:“公交车在运营途中发生故障无法运行,接到驾驶员呼救,我们就要立刻赶到现场。路救不比修理厂有地沟和齐全的工具,有时候在地上垫一层纸板,直接躺在上面进行维修。” 据赵亮的同事夏宁介绍,场外施救时如果碰上高温、雨雪天气,维修环境就更艰苦。可是不论现场环境如何,赵亮都会全力完成任务,遇到简单问题十多分钟能搞定,但碰到棘手故障需要几个小时才能解决。 今年7月的一天,一辆34路公交车在站点停靠时“趴了窝”,接到呼救后赵亮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刚一打开发动机盖,一股热浪就扑面而来。夏天的发动机舱内温度超过90℃,正常情况下要冷却两个小时后才能“上手”。可是,公交车班次紧张,一辆车发生故障会降低整条线路的运行效率。这时,赵亮迎难而上,戴着手套垫着布在“热浪滚滚”的发动机舱里维修,“烤箱”般的滋味可想而知。赵亮却毫无怨言:“这就是我的工作,再苦再累也要干。” 爱钻研不达目的不放弃 2016年起,宝鸡公交公司提升城市品质,倡导节能降耗,引领绿色发展,为广大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,逐步引进新能源公交车,替换传统公交车。 新能源车的维修保养相对于过去的车大有不同,绝大部分维修技术需要从零学起。 干一行,爱一行,钻一行。面对困难,身为共产党员的赵亮并没有退缩,他通过厂家提供的技术指导、网络搜索的修理资料和同事间的交流沟通等方式学习钻研,新能源车修理水平得到了提高。 “我的车行车电脑出现故障码,该怎么解决?”“车辆打气泵不工作了,怎么办?”……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后,赵亮基本上可以解决驾驶员反映的一些问题。 但是,新能源车修理还有诸多“拦路虎”,让赵亮记忆犹新的是2017年的一天清晨。“赵师傅,我的车充满电该发车了,但试了十多次都无法启动,不知道是什么原因。” 为了不耽搁上班早高峰的公交运行,赵亮连早饭都没吃,拿着工具对车辆进行充电线路检测、高压盒拆解查验、电路分析,却怎么都查不出问题来。最后驾驶员只能使用备用车辆。 问题不彻底解决就绝不放手的赵亮,最终通过连续三天三夜和厂家总部技术人员的现场学习,解决了车辆线束故障导致无法启动的难题。 赵亮平时保持着做笔记的习惯,在他三万余字的笔记本里,图文并茂地记录着新能源车辆每一个故障维修案例、每一个新的知识点。几年下来,他在新能源车修理领域崭露头角,2020年被宝鸡公交公司评为“公交工匠”,是修理厂有史以来获此奖项的第二人。 为提高新能源车整体维修水平,赵亮充分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,利用业余时间为同事制作教学PPT,通过理论结合实际,化抽象为形象,使大家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。 如今,赵亮走在大街上,看着公交车“健康”行驶、乘客安全乘坐,他说:“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。” 来源:今日头条的作品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图片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有任何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