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中工网 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邹明强 通讯员郭峰 “身处一个好时代,给了自己创业致富的机会;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,还有能力影响到更多的人。”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薛集镇陈庙村3组的“鸡司令”陈小峰,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 笑称自己是“鸡司令”的陈小峰,今年刚满40岁的,麾下有蛋鸡1.8万只。 只有初中学历的他,17岁就去南方打工。2015年,在外打工的陈小峰,注意到家乡薛集镇发展蛋鸡养殖产业,合作社+农户+分红”的运营模式,让他动了心思。2016年3月,陈小峰抱着先试一下的心理,回乡建成规模为1万只蛋鸡的养殖场。
万事开头难,谈起创业初期,陈小峰是深有体会。 返乡养殖蛋鸡,场地选哪里?陈庙村委会很给力,把一处流转后的土地租给他;创业资金哪里来?建设养殖场、投放鸡苗,需要近100万元的启动资金,多年打工的积蓄只有20万,杯水车薪而已。陈小峰听说凭《下岗再就业证明》,可以到银行办理低息贷款。第二天就去老河口市行政服务办事大厅,顺利办好了证明材料,从银行贷款80万元。 “政府鼓励创业,利息只相当于商业贷款的一半;窗口办事效率高,跑一趟,问题就解决了。” 2年以后,陈小峰注册成立绿峰蛋鸡养殖合作社,蛋鸡养殖规模由1万只扩展至1.8万只,鸡舍面积也翻倍了,而且实现了电气化智能养殖。“添料、送水、清粪、控温、调节空气、空气检测预警、收集鸡蛋,都是全自动化,操作时只需要按一下电钮就行。”陈小峰说,偌大的鸡舍,只聘请了2个工人,每天只需在收集鸡蛋时工作2个小时。 薛集镇把蛋鸡养殖打造成了老河口市的一张农村产业名片,建成了养殖规模100万只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处,完成全镇170余家养鸡场设备改造,建成一座年加工鸡粪能力7万吨的绿美有机肥工厂,全镇蛋鸡养殖实现规范化、环保化。 养鸡带动村民发家致富,陈小峰被村民们推选为陈庙村3组的组长。 “大家伙儿相信我,支持我,我也会努力为大家做点事。”陈小峰说,经历了创业初期的3年艰辛“爬坡”后,养殖场实现年销售额近90万元,逐步还清了贷款,创业信心满满。 陈小峰鼓励并带动有意愿的村民从事蛋鸡养殖。他把自己掌握的养殖知识、智能化养鸡技术和积累的养殖经验向其他养殖户推广,还把自己积累的销售渠道与其他养殖户进行共享。目前,薛集镇仅陈庙村就有16家蛋鸡养殖场,养殖规模均在1万只以上。 谈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蛋鸡养殖业带来的影响,陈小峰说,“疫情严峻期间,外地的鸡饲料货车进不来,我们的鸡蛋装车后运不出去,真愁人。” 薛集镇政府组织村干部、网格员与各个蛋鸡养殖场对接,搭建网上销售平台,协调全市各大商超集中采购,联系皮蛋加工企业订单式采购,帮助养殖户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。 2021年11月,“鸡司令”陈小峰突然“走红”了,可“走红”的起因并不是因为养鸡,而是12年前的一次善举。 2009年冬天,陈小峰从广东潮州返乡,在老河口市一家电器厂打短工。有一天,他在下班路上看到一位穿着短袖、凉拖鞋的流浪汉,背着破布袋。联想到自己当年背个袋子在潮州四处找工作的困境,陈小峰便上前打招呼,对方却“咿咿呀呀”,直摇头。 判定流浪汉是聋哑人后,陈小峰把他带到附近小餐馆,一顿饱餐,又骑上摩托车,把人带回了30余公里外的陈庙村家里,更换御寒衣物。陈小峰说服家人,让流浪汉住了下来,称其“哑叔”。 春节过后,陈小峰再次去潮州打工。由于不知“哑叔”的户口所在,看病的话,农村合作医疗则不能报销,陈小峰临行前就跟村卫生室交代,“哑叔”看病的花销记在自己账上。2016年,陈小峰返乡创办蛋鸡养殖场后,照看“哑叔”更方便了。 2021年,经过薛集镇派出所多方努力,“哑叔”远在河北的亲人终于联系上了。16日,“哑叔”的外甥驱车前来陈庙村接舅舅回家。 陈小峰热心收养“哑叔”12载的事传开后,引起强烈反响。2022年8月,陈小峰荣登“中国好人榜”。 原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,没想到1个月前,“哑叔”经过家人同意,并在家人的护送下,再次来到陈庙村,陪伴陈小峰常住在了蛋鸡养殖场。“相处12年,‘哑叔’留恋着这里的好,我会照顾好他的!” 从“打工仔”到“鸡司令”,再到“中国好人”,陈小峰说,“一个没有上过多少学的年轻人,到有能力帮助别人,这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给我的机会。” 为了有更大的能力帮助到更多的人,陈小峰近年购置了直播设备,忙碌之余,把日常养鸡的场景、与“哑叔”在一起生活的瞬间进行直播,传递真善美和正能量。 来源:今日头条的作品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图片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有任何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