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摘要] 安居才能兴业,最近,记者走访了南京、金坛等地,看到很多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居民住进了新楼房,曾经“脏乱差”的社区变成了示范社区,一系列举措,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了“住有所居”“住有宜居”。
即将搬迁的棚户区居民。 扬子晚报/扬眼记者刘丽媛 最朴素的梦想:“住进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” 很多人想不到,在南京新街口商圈的核心地带,曾经有这样一片区域:低矮潮湿甚至没有窗户的平房里,二十几平方米的面积住着四五口人,白天要把床收起来,否则无法通行;因为没有抽水马桶,不少住户把大小便倒进马路上的窨井里,下水系统老旧,夏季一下雨必淹水;阴冷潮湿的环境,排不出去的油烟,让很多居民患上慢性病……“这里叫刘军师桥,以前是棚户区,年纪最大的居民在这住了七十多年,很多居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。”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长江路社区工作人员李玉静告诉记者,征收决定下来之后,有些居民住进了西花岗西安置房,有些居民选择货币安置,拿到钱之后购买了商品房。 “2018年2月政府下达了对刘军师桥棚户区的征收决定,45天内,区域内98户居民大部分都签协议交房。”玄武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副调研员孙林介绍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如今刘军师桥棚户区已完成拆除,建起了一排工棚,据工作人员介绍,未来这里将和周边的正洪街广场、德基广场等大型综合商业体一起,成为新街口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更多的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正在进行当中:鼓楼区金燕路西侧及金陵村象山地块周边环境脏、乱、差,去年6月26日政府下发征收决定后,计奖期内95.6%的居民完成搬迁,未来这里将建设约30万平方米、3100多套安置房;原本的石埠桥城中村,在原址建起了石埠桥片区保障性住房用于安置被拆迁居民,并配有九年制中小学、社区中心、菜场等公建配套。记者了解到,经过“三轮”棚改,南京市已经让居住在危旧房和城中村的15.67万住房困难家庭住进楼房。 不用反复搬家,“日子过起来了” “我们家是2014年1月9日搬进来的,这个时间我记得非常清楚。”在位于南京栖霞区的丁家庄一期公租房片区,柳大春一家三口租住着一套两居室的房子,小区整洁安静,周边公交、菜场、学校等配套齐全,每个月房租不到500元。柳大春和老伴儿都快70岁了,有一个在银行做保安的儿子,家庭人均收入两千出头,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家庭。柳大春说,住进公租房之前,每个月两千多元的租金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,一家人为此搬了五次家。住进公租房之后,一家人觉得生活终于安定下来了,买了冰箱、电视机,“日子过起来了”。 喷泉、LED大屏、招商中的商业区、配有人脸识别系统的住宅区……完工交付不久的丁家庄二期保障性住房凤康园,是开放式园区。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高闻介绍,为确保承租户的利益与安全,杜绝群租、转租现象,保证全体租户利益,在建设时引入了智慧管控元素,为有效的物业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手段。目前,第一批选房已经结束,61户租户已经办理入住手续,将于近期入住。 邻里和谐,老姐妹一起“买买买” 记者来到常州市金坛区东城街道华兴社区时,居民孙阿姨正坐在小区广场和几位邻居聊天,孙阿姨家里以前纺纱、种田,今年刚退休,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变成了接送孙女,孙女就在小区旁边的华胜幼儿园,走路十分钟就能到。记者还发现,几个人穿着同款、同色的鞋子。孙阿姨说,鞋子是自己网购的,如今老姐妹们都会网购,大家喜欢坐一起拉拉家常,买到特别中意的东西也会推荐给其他人。 社区的和谐幸福离不开基层工作者的努力。据了解,华兴社区包括金江苑三村、金海花苑、金江东苑、金田花苑、金池花苑等小区,户籍人口约8000人,常住人口1.2万左右。金江苑三村、金江东苑刚交付时,原先架空层被群众占用,堆满了僵尸车和垃圾,让人下不了脚。为此,社区采用“网格+治理”模式,充分利用架空层空间,开展环境综合整治,墙面彩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漫画图片,使架空层成为了集健身、娱乐于一体的文化阵地;同时,社区结合文化长廊、文化广场建设,发挥文体中心作用,打造“故事荟”、“好人园”,并筹建志愿者服务驿站,为群众开展义务理发、缝补等。 标签:保障性住房工作人员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也不代表房天下赞同其观点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