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段高铁上孩子吵闹的视频引发热议。视频中,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因吵闹声音过大,被同车厢旅客劝说制止,不料却遭到孩子家长的怒怼。对此,有人建议高铁应设置“儿童车厢”。那么,一个专属于孩子的“非静音车厢”,能解决吵闹的问题吗? 诚然,坐车途中,旅客想有个安静的环境,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。但通过设置一个“儿童车厢”就想规避车厢闹音,则未免有些异想天开。众所周知,活泼吵闹是婴幼儿童的天性,尤其在高铁车厢内等相对封闭空间和固定座位的拘束下,孩子吵闹的声音和动作也许会更大。某种程度上,这应该得到更多乘客的理解与宽容。可话说回来,也不应该仗着孩子年幼无知就对其他旅客的感受视而不见。高铁上孩子吵闹的视频之所以能引发热议,关键是因为这件事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,折射出公众对安静旅途的期待和向往。 由此来看,建议设“儿童车厢”的出发点,就是要保障车厢“静音”,这本无可厚非。而且,以当代技术手段增设“儿童车厢”并非难事,可现实中真的能解决车厢吵闹的问题吗?试想一下,“儿童车厢”能否承载下所有带孩子的乘客?带孩子的乘客不愿意乘坐“儿童车厢”又要如何规劝?带孩子的乘客集中到“儿童车厢”,这样的车厢又是否会增加安全风险?有的孩子调皮,有的孩子能听父母教育,如果将他们“一刀切”归入“儿童车厢”,那么对那些旅途中喜欢看书、喜欢安静的孩子们,他们的权益又要如何保障? 其实,高铁设置“儿童车厢”背后是一场有关文明的呼吁。在公共场合,约束孩子在公共场所的举止,是家长的责任,也是一种起码的礼貌和修养。身为家长,带着年幼的孩子出门,不管孩子多么调皮可爱,也不管孩子如何难以管教,都没有理由对孩子在行程中的吵闹置之不理。“儿童车厢”的提议,是公众对铁路精细化服务的期待。虽如此,对“儿童车厢”却不能过高期待。 实际上,高铁设“儿童车厢”并非治本良方,文明才是静音的良方。一个车厢并不能解旅途中各种吵闹与喧哗,重要的是,治理“熊孩子”吵闹需要多方合力。首先,我们每一个人在行程中都应多一些换位思考。每一位家长对孩子多一些教育引导,尽到教育、安抚、疏导孩子的责任,学会与孩子沟通,了解其诉求。每一位旅客对孩子们的吵闹多一些理解与包容,对待这一阶段的孩子及其家长应尽量多些宽容和接纳度。铁路部门也应从“儿童车厢”建议中多些民众对“精细化管理”的诉求,多些可行性的举措,比如为孩子专门设置放松式的车厢,帮助孩子注意力或发泄其情绪。 总之,人人守规则、讲文明,才能让“文明列车”更欢畅,也或许才能让更多人享有安静的旅程。 来源:今日头条的作品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图片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有任何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