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送儿子上年夜 学,去武汉的一家超等 市场采购生活必须 品——货架上琳琅满目、色彩缤纷、整齐排列的商品,像一道奇特 的景致 线跃入我的眼帘,禁不住用手机记录下来。
忽然想起第一次走进超等 市场时已经曩昔 将近30余年。联想到近些年淘宝、京东等电子商务的兴起,走进超等 市场的机会似乎少了很多多少 。从某些意义上来说,中国超等 市场的成长 史,应该是中国改革 开放的一个缩影。
我国第一个小型超等 商场,1981年4月11日开始营业。它设在广州友谊商店的地下营业厅内,是广州友谊公司开办 的。
超等 商场的特色之一是无人售货,顾客可自已随意在货架上挑选商品。出口处有三台电子收款机,能很快完成计价、收款手续。
中国年夜 陆是在世界上比较 迟引入超等 市场的国度 ,在开始超市的成长 前,中国年夜 陆人民多半 在一些杂货店购买 日常生活的货品。但在90年代初期,超市文化渐渐“入侵”中国年夜 陆,外国的超市开始进驻经营,如法国的家乐福超市。在后几年时间,已有中国年夜 陆的独家超市公司,如在广州天河首次开业的好又多量贩等,而回归后的香港一早就已兴起超市文化,故香港一些超市,如百佳等亦有北上开设分店。 中国年夜 陆的超市多半 为年夜 型式,与香港的小店不合 。中国年夜 陆超市的货品多至有电器的售卖,一般中国年夜 陆超市至少有2至3层,中国年夜 陆人们已习惯往便利 的超市,而少去街边的杂货店。然而,中国年夜 陆为了“绿色奥运”而执行的“零胶袋办法 ”减少了人们在超市购物。
超等 市场是一种消费者自我办事 、敞开式的自选售货的零售企业。它是二次年夜 战后成长 起来,最先在欧美兴起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摆设 ,顾客自我办事 ,货款一次结算,以经营生鲜食品、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。超等 市场产生 于1930年的美国纽约,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。
初期的超等 市场以食品为主,兼售少量杂货; 目前除上述外,还兼营化妆品、文具、五金、服装等,多达七八千种,目前向综合办事 成长 ,增设停车场,咖啡馆,俱乐部、片子 院以及银行、保险、邮政等各类 办事 设施,成长 很快,日本的超等 市场销售额已跨越 百货公司。
1930年8月,美国人迈克尔·库仑(MichaelCullen)在美国纽约州开设了第一家金库仑联合商店。其时 ,美国正处在经济年夜 危机时期,迈克尔·库仑依据 他几十年食品经营经验精确设计了低价策略,并首创商品品种别订价 办法 。他的平均毛利率只有9%,这和其时 美国一般商店25-40%的毛利率相比是令人受惊 的。
为了包管 售价的低廉,必须 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,只有年夜 量进货能力 压低进价,迈克尔·库仑就以连锁的方法 开设分号,建立起包管 年夜 量进货的销售系统,他首创了自助式销售方法 ,采取 一次性集中结算。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在超等 市场中更具有吸引力,告白 和商品包装业也因此成长 起来。
据说世界第一家超市开张那天,人们尚不知超市为何物,纷纷 抱着好奇的心态前往惠顾 ,并把逛超市作为一种时尚。但过不多久,人们逐渐尝到了超市便利 的甜头,上超市购物又成为人们日常的一种需要。于是乎,超市像雨后春笋般的布遍世界各地。
其时 ,从70年代开始起步的香港,超等 市场的成长 已日趋成熟。而在广州,超市也已占商店总数的40%。
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自然不甘落后。1991年5月,上海市内外联合贸易公司组建上海联华超市商业公司。不久以后,上海的第一家连锁超市——联华超市曲阳店,在人口密集的工人新村里开门营业。
那些年,超等 市场在上海飞速成长 着。有数据称,上海平均每三天就新增一家超市。
除了联华、华联、农工商等本土超市品牌,家乐福、麦德龙、沃尔玛、乐购、欧尚、易买得、迪亚天天等外商投资的品牌也纷纷 进入上海。
超市不再是一件新鲜事物,而成为上海市民生活中常见的商业形态。一个年夜 型社区周边,往往有两三家不合 品牌、范围 的超市可供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