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长恨歌》:有些友谊,注定无法长久
《长恨歌》精读第2天来自麦家理想谷
00:0018:52
♪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的领读
嗨,早上好,亲爱的小伙伴们。欢迎收听麦家理想谷陪你读书栏目。
谷主麦家说:读书像交友,一本好书会让我们的心灵少一分孤独。读书的长度是需要锻炼的,当你每天多增加一点阅读量,你自然会习惯。
在昨天的阅读中,我们领略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风情,也看到了主人公王琦瑶的生活环境。上海的弄堂处处有她们的影子,因为有了她们的缘故才有了人情味。
今天我们将阅读的部分是琦瑶逐渐成为一位“明星”的故事。(文末有福利哦)
琦瑶的小姐妹吴佩珍长得不好看,但是家境不错有人疼爱,性格豁朗单纯,跟琦瑶是互补型的。
佩珍为了讨好琦瑶,刻意安排去电影片厂玩。
一下课,她们甩开其他同学,跑出校门坐上电车,兴奋地来到片厂门口,佩珍的表哥给她们一人一个工作牌,让她们跟着往里走。
片厂四处扔着木板旧布,碎砖破瓦,倒像是一个工地。走到一处人群熙攘的片场,表哥忙着干活,抽不开身来招待她们,只能任由她们在眼花缭乱之中手足无措。
胆大的佩珍拉着琦瑶四处去看,各种正在拍摄的场景令人匪夷所思,有些看起来还很滑稽。一个留洋回国的导演问她们在哪里读书,一直对着她们微笑。
那天在片厂没有看到明星,关于这一点佩珍感到非常的失望,琦瑶的感想却有些复杂:片厂不像想象的那般神奇,它太平常了,有种唾手可得之感。尽管如此,接下来的日子里,片厂还是成了她们常去的地方,她们还渐渐地和那个导演熟络了起来。
导演叫她们珍珍和瑶瑶,背地里和片厂的人说珍珍是个丫头像,不过荣国府贾母身边一个粗使丫头,瑶瑶是小姐样,员外家小姐的样子,祝英台之流的。导演说琦瑶长得像阮玲玉,有机会想让她上一回镜头。琦瑶心里高兴,却并不当真。谁知有一天导演真的打电话过来让她去试镜了。
琦瑶感到又紧张又激动,内心还免不了一些挣扎。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佩珍之后,佩珍也非常的激动。无心上课的俩人一下课就马上往片厂赶。
从化妆师手下出来的琦瑶,已经完全不像她自己了。导演也一改往日形象,变得很严肃,要她饰演一个旧式婚礼中的新娘,披着红盖头,然后有新郎倌来揭盖头,一点一点露出脸庞。导演说她应该是娇羞的妩媚的,有憧憬又有担忧的,一股脑儿交给她这些形容词,全要做在一张脸上。
琦瑶失败了。导演也在镜头里察觉到了自己的失误。琦瑶的美是家常的,不是文艺的,是橱窗的,不是舞台的。
从此琦瑶不再去片厂了。片厂的经历成了长在她心头的刺,时不时地就会想起来刺痛自己。这一年她才16岁,却因为这件事情有了沧桑感。
她开始躲避佩珍,就像有什么丢人的底细被她窥伺了去。佩珍也有点黯然神伤,却乐观地以为两人终究会和好如初。她隐约感觉琦瑶对她的躲避与那次失败的试镜头有关,于是她也不再去片厂了,甚至与表哥都断了来往。
导演为了补偿,推荐了摄影师程先生来给琦瑶拍照片。
程先生住在外滩一幢大楼,顶上的一层,房间重新隔过,客厅装修成照相间。他是一个26岁的摩登青年,戴着金丝边近视眼镜,白衬衫束在吊带西装裤里。
琦瑶人去了,神情却是意兴阑珊,甚至无心化妆,任由程先生摆布。
摄影师的眼光和导演的不同,导演要的是性格,程先生只要美。在程先生眼里琦瑶美得无可挑剔,而且像一张白纸,想画什么就画什么。程先生有点激动,这情绪也传达给了琦瑶,她竟也生出一点无名的希望,收起了那无所谓的态度。
程先生欲罢不能,拍了又拍,琦瑶也有如鱼得水之感,配合默契。
拍照结束的时候,琦瑶的心情变得明净,她不再去想拍过的照片,只当它是一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。
这批照片中的一张,后来被《上海生活》选为封二,那张照片上她穿着家常花布旗袍坐在一具石桌边,乖巧好看温柔可心。
琦瑶不知道为什么登出来的是这张,虽然是件高兴的事,可情绪却低落了,认为自己这样经不起检验,试镜头失败,拍照也失败。她把《上海生活》压在枕头底下,像藏匿一次出丑一样。
全校女生都知道王琦瑶了,走到哪里都有人看她。校园里流言四起,说什么的都有。
但羡慕与嫉妒引发的所有议论却一概与琦瑶无关了,她现在人在事中,心却不在,那照片使她成名,也让她有些找不到自己了。
1945年底的上海,因为投降日本而花团锦簇不问时事,笙歌夜舞,通宵达旦。
有照相馆来请琦瑶拍照。母亲让佣人姨娘陪着琦瑶去。摄影师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她,那个照相馆比程先生的正规多了,也大多了,拍出来的照片也华丽多了,故作矜持多了,也合琦瑶心意多了。
照相馆把琦瑶的照片放大摆放在橱窗里,标上“沪上淑媛王琦瑶”的字样,这标签贴切生动,琦瑶的名字随风而走。
琦瑶在学校一如既往,不渲染不卖弄,也不故作深奥,对人对事与从前一样,不抢先也不落后。那些嫉妒她的女生也渐渐消除了成见。
照相馆里众星捧月的晚上足以照耀很多个平淡的白昼,有了橱窗里的亮相,无声也是有声。这就是琦瑶高出一般女生的地方。以往的安静是有些不得已,如今则有希望撑腰。
她比别人就是有耐心,柔弱如她,除了耐心还有什么可作争取的武器?
只是,她和佩珍的友谊回不来了,现在都要互相躲避,绕道而行了。彼此都不免苦恼感伤。
想取代佩珍位置的女同学有好几个。琦瑶一律不远不近,一副既不接受也不拒绝的样子。那些人最终都退却了。
有一天,琦瑶在课本里发现一封信,是一张请柬,素无往来的蒋丽莉邀请她参加生日晚会。丽莉出生于工厂主家庭,家境很好,功课一般,喜欢在课间看言情小说,眼睛高度近视,在学校不受欢迎。
琦瑶出于对“上流社会”的好奇决定参加。
丽莉对自己的生日晚会漠不关心,只对琦瑶热情,拉着她的手去自己房间。那个房间粉红洋气,却一片杂乱,场面很怪,两人都不免有些尴尬。丽莉不愿下楼去,哭泣撒娇,琦瑶有些腻烦,最终忍住性子送了礼物,还劝丽莉洗干净脸。
一整晚丽莉都拉着琦瑶的手不放,晚会的客人里有些认出了琦瑶,晚会结束的时候甚至还有青年跑来向琦瑶大献殷勤,就像演话剧一般。
最后丽莉的母亲也特地向琦瑶告别,邀她今后经常去玩。
从此琦瑶和丽莉便成了朋友。只是不同于和佩珍的友情,她和丽莉在学校各忙各的,出了校门则形影不离。
晚会接踵而来,晚会上的人也似曾相识。琦瑶很快领会了晚会的真谛。她给晚会带来了新东西,晚会上其他人都是主人,只有她是客人。 她晓得丽莉是她在晚上会唯一的亲人,所以任由丽莉牵着她的手。
1946年,河南闹水灾,各地赈灾支援,上海一如既往贡献它的风情和艳,为筹募赈款选举上海小姐。此事很快家喻户晓,民众与市长一样关心。
程先生建议琦瑶参加竞选,为她加拍两次室外照片。两人比以前合作得更加默契完美。这次程先生眼中的琦瑶已如天仙一般,举世无双。
丽莉在一个远房表姐的婚宴上宣布琦瑶参赛的消息,就好像她自己要参选一样忙碌奔走到处拉票。她是真心觉得琦瑶美,要向所有人推荐这美。她选择美丽的王琦瑶做她的知心,她觉得她自己也变得美丽了。
她对父母兄弟都是仇敌一般,唯独对琦瑶好,心底的好兜底捧出来,好像要为爱找个靶子。琦瑶对她既有可怜之心又有些起腻,偶尔想起吴佩珍,心里不由一阵暗淡。
程先生和丽莉成了竞选的有力组合,催促着琦瑶不断前进。在丽莉的不断鼓噪之下,琦瑶索性搬进了蒋家。蒋家母女对她热情备至。琦瑶成了半个主子,半个老妈子,蒋家所有的事情都喜欢来问她的意见。
轰轰烈烈的初赛,万人空巷。琦瑶轻而易举就通过了,进了复赛。这时她才有些意外的喜悦,开始认真对待了起来。
琦瑶需要同时应付丽莉和程先生,本来这两位的做法是有些代人做主,把自己意愿强加于人的,后果却是要琦瑶承担的。这下进了复赛倒是让大家都满意了。
琦瑶和丽莉在舞会上应对记者,积极拉票,程先生特意借别人的地方为琦瑶拍了更好看的特写照,然后托报界熟人登报。诸事顺利,欣欣向荣,琦瑶的心里又开始害怕了,怕有更大的失望在前头等着她,等待复赛的日子里她竟然有些憔悴了。
琦瑶成了蒋家的光荣,丽莉和母亲成天替她迎来送往,只有蒋家弟弟一如往常闭门不出。记者甚至把琦瑶写成丽莉的干姐妹了,蒋家的工商背景又使她的名声增添一成。丽莉的母亲甚至写信给在重庆娶了小的的丈夫,逼他捐钱赈灾。
吴佩珍意外登门拜访,见到琦瑶两人顿时尴尬得不知所措。原来佩珍为片厂那个导演送请柬来,她们的友谊却在总是想哭的冲动里失不再来了。
琦瑶和导演吃饭,想起片厂的事情恍如隔世。导演是负着使命来劝说琦瑶退赛的,1946年的上海电影圈是一个进步的圈子,革命的力量已有纵深的趋势。但是劝说无果,他只能看着琦瑶坚定地越走越远。
琦瑶接下来会走向何方?敬请期待明天的阅读。
【今日话题】
琦瑶和佩珍的友谊走到了尽头。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的发生?
你曾经有过和某个特别好的朋友渐渐形同陌路的经历吗?
麦家理想谷正在奖励爱读书的人。我们发起“七天陪你读完一本书活动”,有名家导读,原创音频的精读小组,欢迎你加入。早上7点30,陪你读书15分钟,一周读完1本书,一年你比别人多读52本书。读书,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。在微信后台回复“领读包”,可立即参与组队精读活动。
如果你喜欢麦家理想谷的“陪你读书”栏目,有什么话想对谷主麦家说的,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留言噢。读书就是回家。也许你正在上班途中,或是在发呆……无论你在哪儿,很高兴遇见你。
文章来源:今日头条(发布内容请上昭通热线网www.ztrxw.cn)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