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一!人才是万科唯一的资本
站在当下看未来,企业应该更关注人力还是资本?这是当下每个希望做大做强的企业家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,想想“万宝之争”为何能引发两派观点的大战和大量智者围观评论,就不难明白。本文解读了万科的人才观调整的三个阶段,最近两年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人才是万科的唯一资本,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。想起罗胖在跨年演讲中讲到万科,最后以一句“王石,我赌你一定赢”博得了热烈的掌声,怕是思考这个问题的绝不止万科一家。我想问:你开始思考了吗?我想说:兄台,抓紧时间,再不思考就晚了。比互联网更大的风口”小米的崛起是近三四年来最炙手可热的故事,互联网思维也与雷布斯“专注、极致、口碑、快”的七字诀一起,迅速走红,广受追捧。在小米最得意的时候,雷军曾经问郁亮:房价有没有可能降一半卖?据说这让郁亮着实思考了一阵子。带着对互联网思维和被颠覆的焦虑,万科管理团队走访了BAT、小米、海尔等企业,探寻互联网时代的突破之道。然而,在随后的2014年万科春季大会上,互联网的字眼全然不见踪影,“事业合伙人”喷薄而出,成为“影响万科未来十年”的关键词。为什么?2014年底万科完成2000亿回款时,郁亮在致员工的信中,对这一逻辑进行了完整和清晰的表述:“除了行业进入白银时代,我们面对的另一个重大转变,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。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新。正如蒸汽机的普及结束了对手工生产和体能力量的依赖,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化,是知识经济的全面崛起。在知识经济时代,知识资本将取代实物资本,成为最活跃的经济资源。如何用全新的合约安排,激发知识资本的创造力?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课题。这可能是比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大的风口。”理性的洞察。管理中的挑战大都跟互联网没毛关系请允许我们跑点题。借着小米火爆的东风,各种互联网世界观、颠覆传统管理说甚嚣尘上。管理“大师”们也都要做“风口上的猪”,期待赚它个钵满盆满。肖知兴教授曾经指出,传统的管理理论,大部分依然适用于眼下的时代。我们严重赞同。直白一点,企业在管理上的挑战,大都跟互联网没几毛钱关系。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,今天困扰企业的那些问题,数十年前就已经存在。限于篇幅,咱们就拿“扁平化”来说吧。首先,扁平化不是互联网时代才有。早在四五十年前,西方就有一波扁平化的浪潮。大公司都曾饱受层级太多的官僚化之苦。拿近一点的说,韦尔奇的中子弹的称号,就“得益”于他90年代在GE的扁平化动作。这也至少二十年了。其次,扁平化不是想象的那般美好。谷歌的执行董事长施密特在《重新定义公司》里就描写过这样一个细节:谷歌也曾大搞扁平化,曾经一个主管有100多个下属。结果是主管和下属都崩溃了,最后恢复到hr369.com原来的组织架构。施密特总结,即使创意精英,也需要在层级式的架构下工作。过度扁平不是什么好事。说扁平化的时候,很多人拿小米说事,认为小米是典范,一共才三级。虽然没有考察过小米,但可以大胆断言,这种说法更不靠谱。哪家公司在创业初期不是这样?!小米如果现在还是三级架构,肯定要死机。今天,企业管理的挑战,来源于很多因素:管理中固有的挑战,80、90后员工的增加……但其中最大的挑战,来源于知识资本的崛起。遗憾的是,在拥抱互联网思维的喧嚣之中,肖教授温和的理性声音没能吸引太多关注。这是个博眼球的时代。直到许小年炮轰互联网思维,认为互联网思维“是很荒唐的提法”,而且还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逐条的批驳。这种激烈的说法,反而引起一片响应。讨论者中不乏高手。携程的CEO梁建章是教授出身,曾专文回复许小年。有意思的是,他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本质,是人力资本主义。“我认为互联网带来的最根本变化,就是人力资本(Human Capital)和金融资本(Financial Capital)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。在网络时代,人力资本变得更加重要。因此,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工资在不断上涨,对他们进行股权激励的力度也在不断提升。从宏观经济来说,未来人力资本的回报相对于金融资本会提升,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收入占社会财富的比例会提高。人力资本的崛起肯定是一件好事,因为人的才能更受尊重,而不是其身份、地位和掌握的资源。而当一个社会更加注重人力资本而不是‘资本’时,整个社会也会更加平等、理性和民主。所以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‘互联网思维’,那就是‘人力资本主义’(Human Capitalism)。”这跟万科的判断如出一辙。解决万科未来十年问题的“事业合伙人&rdqu回到万科。在将“如何激发知识资本的创造力”作为核心问题之后,万科在公司和项目层面实行了合伙计划。最初,万科用“共担”来概括从职业经理人到事业合伙人的变化。按照郁亮的说法,职业经理人能共享但不能共担,因而遭到马云、柳传志、郭广昌等人的“不屑”。在万科团队走访百度时,曾经发生过一个小插曲。万科有人问李彦宏,为何不效仿谷歌使用职业经理人,李彦宏的回答,大意是职业经理人关键时刻会掉链子,据说现场一度比较尴尬。为了达到共担的效果,万科实行了两个层面的合伙。在公司层面,实行事业合伙人持股。万科在2010年引入经济利润奖金。公司超出社会平均回报水平之上的资本收益中,其中10%作为管理层的奖金。2014年,经济利润奖金的全体奖励对象自愿把滚存的集体奖金,而且加上杠杆,买成公司股票。由于引入了杠杆,在股价的涨跌过程中,持股合伙人将承受比股东更敏感的损益。这让合伙人跟股东真正穿一条裤子。在项目层面,实行项目跟投。所谓项目跟投,就是对项目获取和经营质量影响最大的那部分员工(项目的管理团队和城市公司的管理层),需要拿出自己的钱和公司共同投资。员工按照项目投资峰值的5%作为出资上限,还有购买另外5%的杠杆权利。这些安排的合伙制味道很浓。在股东没有获得足够的收益之前,事业合伙人的投资将没有回报,甚至连本金都要用来赔付。但如果经营取得了远超社会平均水平的回报,事业合伙人的分配比例,将明显超过他们的投资占比。按照投资中的行话,股东在优先的位置,而事业合伙人则站在了劣后的位置。在最近的演讲中,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,认为万科的实践旨在探索知识时代下,如何解决投资者和经营层利益分歧的老问题。传统模式之下,员工打一份工赚一份钱,经营风险由投资者承担;随着知识资本的崛起,员工对经营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,另外资本的获取也越来越便利,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力量此消彼长,万科的调整逻辑是:员工获得基本的报酬、资本也获得基本的社会平均回报;超过社会平均回报之上的部分,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共享;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劣后的安排,确保资本优先获得基本回报,同时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。由于处于劣后的位置,员工也有更大的动力,去追求卓越的经营效益。这种调整几乎“兵不血刃”地对调了人才与资本的主导位置。人才是万科唯一的资本因此,在企业界各种疯狂拥抱互联网之时,万科提出了一个真正“疯狂”的理念:人才是万科唯一的资本。唯一之说,意义深远。最初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万科人力资源总经理杨彦女士发的一条:从第一到唯一!当时没有太在意,后来结合万科的系列动作,越发钦佩万科的勇气和前瞻。在万科,对人才的定义经历了三个阶段。在发展之初,资本稀缺,王石提出“人才是万科的资本”,吸引了很多优秀人才。当时万科就有一句话:“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,哪里有谷地,就向哪里汇聚。”上市之后,获取资本变得容易起来,万科发现人才比货币资本更重要。这时万科的理念进行了调整:人才是万科的第一资本。同时,万科启动了职业经理人制度。互联时代,金融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,万科对人才理念再度进行调整:人才是万科唯一的资本。这也意味着人才与资本地位的转变:从人才依附资本,到人才与资本分庭抗礼,再到资本依附于人才。郁亮在2014年致员工的信中充满激情地展望万科的未来:“只有那些率先顺应时代变迁,实现商业模式的重大创新,在人类商业史上留下自身深刻印记的企业,才是真正的伟大企业。……现在,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提出,为人才提供舞台是万科存在的意义。万科的核心价值,不是财务报表上的一串数字,不是一堆土地和在建工程,而是一群人、一种文化和一组正不断完善着的合约安排。”知识资本的崛起怎么高估万科探索的意义,都不为过。尽管合伙制并不新鲜,在管理咨询、投资等行业运行一百余年,但万科现在是一家重资产、大体量的股份公司,变革的难度可想而知。因为湖畔合伙人,阿里上市一波三折。湖畔合伙人也引起诸多争议。马云的观点一直很鲜明,永远不会让资本控制企业。“可以让资本赚钱,但不会让资本说话。”因此,阿里在董事会之上,构架了一个合伙人体系,来保证管理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。尽管没有湖畔合伙人那么大的动静,但万科事业合伙人尝试的意义,不亚于阿里。在人才是唯一资本的理念下,投资者基本收益被视为公司的一项成本,换句话说,万科回答了那个十多年前张维迎教授提出的问题:到底是劳动雇佣资本?还是资本雇佣劳动?万科的回答很明确:现在,劳动(知识)雇佣资本。优秀企业都将人才与资本的关系处理、利益分配作为管理的核心。在企业纷纷学习华为员工持股制度时,华为自己却喊出“员工持股已经成为华为发展枷锁”的警示。面对有股份的员工可能出现的懈怠,任正非在最近的讲话中明确表示,要让货币资本获得合理的回报,公司的分配要向人力资本倾斜。数十年前,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大师彼得·德鲁克就有结论:“知识是今天唯一有意义的资源。传统的生产要素,如土地(自然资源)、劳动力和资本,虽然至今仍未消失,但它们已经处于次要地位了。现在,只要有了知识,土地、劳动力与资本就会纷至沓来。”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