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迭香 发表于 2016-8-4 16:15:21

行走在“天际”的“背篼图书馆”

行走在“天际”的“背篼图书馆”

2016-8-4昭通热线网    分享
◆记者 毛利涛 文/图“在寨子里从来没有看到过课外书,平时看书都是从学校的图书馆借。寒暑假基本没有课外读物,这下好了,有了这么多课外书,这个假期肯定会过得特别难忘。”六年级的张春旭高兴地说。读二年级的王建花捧着《少儿百科全书》,很激动:“一直就很想读这本书,可是爸妈没钱买,今天终于看到了!”7月24日,大关县第二个“背篼图书馆”在悦乐镇寨子村海坝村民小组建立时的场景。当日早晨7时许,记者随着大关县“流动图书馆”的8名工作队员及3名志愿者,乘坐准备好的两辆越野车载着300多册图书从县城出发,从山脚一路颠簸慢慢向山顶行进,两小时后到达了公路的尽头。经过分装,工作队员们背着盛满图书的背篼沿着坎坷不平的山路前行。此时烈日当空,蔚蓝的天空没有一朵云彩,气温接近了30摄氏度。每名队员背负着至少30余斤的书籍,每一步都走得极为吃力,满脸的汗水足以说明他们体力正在不断的透支中。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,终于到达了位于“天际”的海坝小组。此次除了图书,工作队还给老乡们带去了日常生活和学习用品,给孩子们背来新书包和文具。这个极为偏远的苗族村寨,共有26户人家103人,全部为苗族,其中适龄儿童22人。当地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,大部分村民至今仍住在俗称“千脚落地”的“杈杈房”里。孩子上学得步行到12公里外的寿山镇中坪村完小。听说有县上的同志给他们送书来,小组长王兴组织起苗族同胞为队员们准备了最为隆重的苗族礼仪——羊角酒,盛满酒的羊角在阳光下黝黑透亮,犹如苗家儿女常年接受烈日炙烤的脸庞。丝丝烈酒淌进了队员们疲惫的心房,他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王兴激动地说:“有了这些书和文具,孩子们肯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。”“小朋友们,快过来看课外书,这些书都是送给你们的。”大关县图书馆馆长常绍慧招呼着孩子们。看着这些浸满汗水的书籍,身着苗族服饰的孩子们便寻找着自己喜爱的图书,三五成群、专注地阅读起来,看到动情处不时吆喝一下旁边的伙伴,那高兴劲儿已经写在了他们挂满笑容的脸上。工作队员们不时引导孩子们学习,其乐融融的场景在此地成了难得一见的“风景”。经过差不多两个小时的互动与分发图书,工作队员在村民们依依不舍的眼神中与村民挥手告别,踏上了归途。村民杨建学紧紧拉着大关图书馆馆长常绍慧的手:“真希望你们能经常来看望我们,这样我们的温饱、我们致富就更有希望了!”夕阳下,工作队员们疲惫的身影在山脊越拉越长,而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和会心的微笑。近年来,国家为贫困地区配备了文化车,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文化生活。在工作中,常绍慧发现,大关山高坡陡陡还很多不通公路的地方,山里的群众如何获得精神食粮?常绍慧看着老乡们进山出山背粮盛物的背篼有了主意。便与同事们商量用背篼送书给大山深处了孩子们。今年6月4日,经过紧张筹备,工作队员将选择好的《中国漫画》《故事会》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等300多册图书用背篼背到了玉碗镇何家坡村民小组,建立起了第一个“流动图书馆”。为了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,大关文广旅局于7月12日成立了领导组和“背篼图书馆”送书服务工作队,计划2016年完成上高桥乡大寨村、团结村留守儿童图书馆室建设和玉碗镇何家坡、悦乐镇保山和太阳坝村民小组“背篼图书馆”及留守儿童流动图书馆建设。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到各点巡回送书服务,开展教唱爱国歌曲1至2首,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作文竞赛、游戏、演出、讲故事等活动。“背篼图书馆”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但面对困难,队员们没有退缩。常绍慧说:“最困难的不是山高路远,不是背篼沉重,而是没有足够的图书支持。县里面每年拨的3万元经费只能订期刊。没有新的图书补充,‘背篼图书馆’的作用就无法发挥。”工作队队员祁德胜说,路再远,山再陡,都挡不住他们的脚步。“背篼图书馆”的队员们愿意背着盛满知识的背篼坚定前行,用自己的双脚和背篼为深山里的群众送去精神文化食粮。大关“背篼图书馆”的开展引起了昭通市文体局的高度重视,局长施华滟表示,全市像大关这样不通公路、只能人背马驮才能抵达的村子还有很多,要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、均等化,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非常关键。结合大关“背篼图书馆”开展流动送书服务方式,将动员各县区学习借鉴、结合实际,创新方式、创造条件,为边远贫困山区特殊人群提供公共文化服务。
责任编辑:张宗健来源:昭通新闻网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行走在“天际”的“背篼图书馆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