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通兼职 发表于 2019-6-3 00:58:23

杨朔:曾被誉为时代“抒情歌手”,他的经历和情感如此坎坷



杨朔:曾被誉为时代“抒情歌手”,他的经历和情感如此坎坷


文:老张在路上



01

1968年8月3日,作家杨朔服过量安眠药离世。

对于今天的年轻读者来说,杨朔这个名字或许早已经陌生。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、甚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,杨朔散文曾风靡年夜 江南北。他的散文代表作品《荔枝蜜》、《香山红叶》、《泰山极顶》、《茶花赋》、《海市》等,都曾经被选入中学课本,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。

1984年,在全国十所高等院校18位专家编写的《中国现代 文学史初稿》中,杨朔被称为中国现代 散文第一人。全书在章节篇幅的支配 上,介绍魏巍、刘白羽、秦牧、巴金的散文占一节,介绍冰心、吴伯箫的散文占一节,介绍曹靖华等的散文占一节。以上三节占据了一章篇幅。而杨朔却自力 成章,剖析 他一小我 的作品就占了三节篇幅。如此特殊待遇,注解 了杨朔散文的位置 。

在现代 文学史上,那时的杨朔和秦牧、刘白羽现代 散文写作三年夜 家。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,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三小我 的散文创作,一般会说,三人中秦牧的特色以知识性见长,刘伯羽以雄奇见长。

杨朔散文创作则是著名的三段式结构:“物-人-理”或“景-人或事-情”,这在那个时代被称这“杨朔模式”。

这种模式年夜 致类似于古代散文的托物寄情、物我交融。不过杨朔在营造意境时,常在谋取“情”的新意上做文章,也就是所说的最后画龙点睛。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,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崇高 情操;在泰山上没有看到日出,却看到一场加倍 壮丽的日出(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 )等等。




《雪浪花》叙述“我”在海滨修养时遇到一位人称“老泰山”的渔民,缘起是海边的几个姑娘正在嬉戏,追逐浪花,议论着礁石的坑窝。就在姑娘们觉得 不解时,一个欢乐的声音从后面传来:“是叫浪花咬的”,发出这个声音的正是老泰山。随后老泰山来了一番说教:浪花心齐,“咬上几百年,几千年,几万年,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教它变个模样儿”。结尾时便把开头的浪花和老泰山说的话来一个“上纲”:“我觉得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,跟无数浪花集中到一起,形成这个时代的年夜 潮,激扬飞溅,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,正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。”

杨朔的散文, “抒情不是直抒,它先写一件事、一种物、一小我 ,然后再引出情和理。其中的情和理是主不雅 上设计好的,因此所写的人物和故事实际上是作者思想的一个注解,用之则来,不消 则去,没有自己 存在的纪律 ,是主题先行,人物紧跟。”(梁衡《真实,散文的生命》)

在那个时代,“杨朔模式”是一代人写作的“样板”。

《散文》1984年第10期揭橥 的《散文现状纵横不雅 》一文对某一天来稿的统计,“百件中竟有11篇是写小溪的,8篇是写日出的,5篇是写贝壳的。这些作者所在地区 不合,职业年龄各别 ,但却如此不约而同 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他们联想引申的路数也年夜 致相同,最后‘升华’的路数也别无二致。”




杨朔散文的影响力,由此可见一斑。

上世纪80年代初,已逝世十多年的杨朔散文死灰复然 ,杨朔散文作为“十七年”散文公认的代表人物,受到推崇,被“经典化”。

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,杨朔散文受到一些评论家的质疑,甚到有评论家批为“台阁体”。

杨朔的多篇散文名篇创作于1961年,正值年夜 饥荒年代,苦难的现实一点没有影响到他的赞美的激情。所以有评论指出杨朔模式的实质 是假,是一个叫人“忘记自我、为空头政治办事 的假模式”。

庄周在《齐人物论》一文中说,“用艺术的方法 汇报思想,表达忠诚,虽不克不及 说是杨朔首创,但说到影响,杨朔切实其实 首屈一指。”

随着 “重写文学史”尘埃落定,杨朔散文从云端降回平地。陈思和1999年主编的《中国现代 文学史教程》中,关于杨朔散文的论述,仅仅是“时代抒情”概述下几句对“杨朔模式”的简单交待。

“杨朔的悲剧也是一代文人的悲剧。不仅仅是他的遭遇,也包含 他的作品。”几十年后,杨朔昔时 曾经的同事资中筠说。




02

蓬莱,地处山东半岛的一座历史名城。直系军阀吴佩孚、台湾前“行政院长”孙运璇、知名学者阎崇年,原北京市市长林乎加等等,都出自于蓬莱。

杨朔1913年就出身 于这个后来被他写进《海市》的蓬莱。

杨朔原名杨毓瑨,字莹叔,1937年改名“杨朔”。杨朔生于书香之家,父亲杨清泉是清末秀才,母亲柳端漪出身名门。在他不满5岁时父亲因病过世,从此家道中落。

杨朔6岁开始上学念书 ,13岁卒业 于蓬莱县志诚高等小学。高小卒业 后,杨朔跟人学英语,自修汉语。15岁时曾在母校初级班任初小教员一年。

杨朔愿望是走出蓬莱继续求学深造,然而困难的家境无钱供读,于是他决定出去闯闯,1929年秋追随 在哈经商多年的舅舅“闯关东”,就这样,杨朔来到了哈尔滨。

杨朔来到哈尔滨后,起初在一家私人银行工作,因有英文基础,经人介绍进入英商太古洋行工作。杨朔在洋行邻近 的石头道街租了一处房子,工作之余,他先是在一家英文学校学习英语,每周去三个晚上。后来又在哈尔滨法政年夜 学(哈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校)读夜校,选修古典文学。

在哈尔滨法政年夜 学夜校念书 期间,杨朔师遇到了他的恩师、时任中东铁路局秘书,兼法政年夜 学教授的李仲都(又名李仲子)。

李先生是清末贡生,江苏吴县人,学识精湛,对古典诗文造诣很深,在哈颇为有名。交往中,杨朔的出众才干 且刻苦勤学 ,深得李先生的赏识和厚爱,便约请杨朔每周去他家里,专心为其讲授古文学。

在李先生的悉心指导下,杨朔在诗词方面有了很年夜 的进步,他的诗文相继在《国际协报》和《五日画报》上揭橥 ,署名杨莹叔或莹叔。1936年杨朔在离哈前,李仲都先生曾设宴饯别,赠诗曰:“蓬莱山明水秀地,如此成才有几人。”

后来,李仲都举家迁往北平,建国后杨朔依照 地址在京多方寻找恩师,一直未果,成为他心中的一年夜 憾事。

杨朔在哈期间,正值国难当头,“九一八”事变后不久的1932年2月5日,日寇占领了哈尔滨。




1932年春杨朔结识了中共地下党、时任《东三省商报》副刊编辑的方未艾(笔名林郎),配合 的志趣和理想很快使他们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并通过方未艾认识了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金伯阳。

在他们的引导下,杨朔结识了青年作家黑丁、萧军、萧红、罗烽、白朗、孔罗荪、金人等,成为其时 东北作家群中的主要成员之一。后来,由于日伪政府 加紧对反满抗日进步作家的袭击 和迫害,年夜 家被迫纷纷离哈南下寻求自由与光亮 。方未艾因工作需要调离,金伯阳则牺牲在抗日战场上。

1936年冬,因揭橥 进步诗作和跟地下党有联系,杨朔受到日本宪兵队特务的威胁,扬言要杀他的头。杨朔在太古洋行经理的资助下,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乘南下的列车赴上海,离开了哈尔滨。

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,杨朔辞去上海太古洋行的优裕工作,奔赴延安,

1939年初,杨朔到重庆,他在重庆加入 了全国文艺界组织的“作家战地拜访 团”,从重庆出发,经成都、宝鸡、西安,达到 洛阳,从洛阳渡黄河进入山西中条山,深入华北敌后各抗日依据 地拜访 。

1939年冬,杨朔去太行山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。从此随八路军在山西、河北转战。

1944年冬,杨朔在延安写下七绝《雪夜遣怀》:“四山风雪夜凄迷,夜色浓中唱晓鸡。自有诗心如火烈,献身不吝 作尘泥。”这首诗寄寓了杨朔的追求。




03

建国初,杨朔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文艺部长,他曾经以《人民日报》特约记者身份奔赴抗美援朝战场,写出年夜 量战地报道,创作了反应 抗美援朝生活的长篇小说《三千里江山》,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揭橥的二级国旗勋章。

1954年,杨朔调中国作家协会工作,直到1968年辞世。

杨朔生前一直过着独身生活,他并不是独身主义者,曾经有过婚姻,不过他的婚姻生活充斥 了辛酸与苦痛。

杨朔父亲三十多岁时,沾染 时疫病故了,那时杨朔还不到5周岁。杨母觉得自己年轻孀居 ,把儿子拉扯年夜 了,就该给儿子早日娶亲成家,只有这样,才算对得起祖宗,也算尽到了做母亲的责任。杨朔读高小时,母亲便以怙恃 之命、媒妁之言为由,失落 臂 杨朔的否决 ,硬是让杨朔与蓬莱城里一个姓衣的女孩订了亲。

举行订亲仪式那天,一家人和亲朋们兴高采烈,热闹了好半天,杨朔却一年夜 早就跑到外祖母家里,用回避 的办法 来表示对这桩婚事的抗议。此后,杨朔的精神累赘 一直很重,锁眉蹙额,郁郁寡欢。姐姐们偶尔谈及衣家的女孩子如何如何,他也总是冷漠地呆在一边,神情一派黯然。




1929年秋天,杨朔闯关东到了哈尔滨,在此期间,他曾有过女朋友。是一位姓阮的姑娘,正在读初中,对他颇有好感,常借故去找他。但杨朔由于自己已订了婚,不敢再接受其余 姑娘的爱。出于朴素的孝心,杨朔总是不忍违拗母意。

1931年春天,杨朔回到蓬莱老家,与那个姓衣的姑娘完了婚。结婚那天,杨家张灯结彩,喜气洋洋,杨朔却神情木然,满面凄凉。他依照本地 的旧习俗去迎亲,在欢快的鼓乐声和嘈杂的人声中,与新娘拜天地,入洞房。外面 上一切顺理成章,事实上他却在吞咽着一杯苦酒。

婚虽然结了,然而新娘既无文化,相貌也平常,还缠过足,杨朔觉得实在难以和她相处下去。婚后,杨朔强压着心中的痛苦,忍泪装欢,以宽慰自己的母亲。

有一天晚间杨朔与石友 们在外边喝酒,归来后,因醉酒而发泄满腔的怨艾,并放声年夜 哭了一场。但当他酒醒之后,深怕惹母亲难过,便有意与新媳妇夜间大声 谈话,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。然而,他怎么也难以抑制心中的苦闷,因此产生 了不止一次的酒后痛哭。

杨朔的要求并不高,他曾私下和姐姐们披露 过,女方不一定长得美,只要有些文化,举止年夜 方,待人热情,也就可以了。就是这一点,他也失望了。婚假过完回哈尔滨之后,杨朔就多年不肯再回家乡。




杨朔是个正直善良的人,从来不肯欺骗别人。自从家里有了那个母亲经办 的妻子,他既不敢年夜 胆地向别人求爱,也不肯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爱。

在延安党校学习时,曾有女子向他求过爱,他却把情感 深深埋在心底,默默地忍受着寂寞之苦。他将自己这段不幸的婚姻久久地封藏在内心中,从不跟任何人提及包含 他最亲近的朋友,所以别人一直以为他是独身。每每有人劝他成个家时,他总是笑一笑,推托工作忙,拒绝谈论此事。

1947年春天,杨朔到沈阳采访,遇到旧友罗峰、白朗伉俪 。白朗是个热心的人,很关怀 杨朔的婚事,给他介绍了一个姓尹的女京剧演员。这位女艺人出身很苦,长相秀美,戏也演得好。杨朔曾看过她演的戏,却不肯准许 这桩婚事,结果惹得白朗十分生气,说是再也不管杨朔的婚事了。

后来,亲友们偶尔与杨朔谈及此事,问他是否计较那位女演员在旧社会的经历,杨朔却摇头表示否定。他说他其时 到处奔跑 ,行踪不定,不肯 让人家跟着受累。再则,他说自己从事写作,需要宁静 的环境,而一个演员每天要吊嗓子练唱,生活上不协调,结合在一起是很别扭的。

1949年,杨朔进了北京,这时才得知他在老家妻子早在抗战时病故了。然而,心灵上的创伤,却终生再难以平复。他曾经说过,人人都有过恋爱 ,然而他昔时 爱的是谁,却从未讲过。这已成为杨朔的终生之谜了。


(从左至右赵树理老舍杨朔)


04

1968年8月2日凌晨一两点钟。据学者资中筠回忆,杨朔其时 被隔离审查。

到了子夜 ,资中筠忽听有人喊杨朔出事了,猛地醒了过来。“一个姓姚的隔离对象的床与杨朔挨着,他起来上茅厕 ,发明 杨朔的样子纰谬 劲,推他不醒,才觉得 有问题。”

杨朔被紧急送往北京医院,终于不治。

关于杨朔的死,有三种说法。一种说法是,因沾染 肺炎去世。另一种说法是,被迫害致死。还有一种说法是,自杀身亡。

资中筠一直觉得杨朔很“无辜”,因为他是个思想上力求进步,十分注意自我改革 的人。

尽管如此忠诚坚持 一致,杨朔也没能逃脱挨整的宿命。

杨朔一直独身只身 ,胞弟杨玉玮的女儿杨渡不满一岁时就过继给杨朔作养女。杨朔去世时,杨渡仅是十岁出头的小姑娘,此后她跟着生父杨玉玮一直为给杨朔平反奔忙 。


(左为杨朔)


杨朔的外甥女韩毓丽多年后,在朋友赞助 下,获得 了杨朔的病历。从北京医院的病历看,8月1日这一天,杨朔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。

资中筠说,其时 年夜 家都知道杨朔有严重的失眠症,离不开安眠药,也许正因为如此,他才有机会贮备 了足够致命的安眠药。

1979年,外交部最终做出杨朔“被迫害致死”的结论。1980年,为杨朔举行了追悼会。

(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)


文章来源:今日头条(昭通热线网www.ztrxw.cn版权与免责声明:1.本网转载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2.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。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,亦请及时通知本网。电话:0870-2156588 邮箱:信箱:569098112@qq.com。本网在审慎确认后,将即刻予以删除。3.本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,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来源昭通热线网www.ztrxw.cn)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杨朔:曾被誉为时代“抒情歌手”,他的经历和情感如此坎坷